电话:18201383503
邮箱:expo2004@foxmail.com

倒计时

参观时间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
  • 工业经济提质增量 北京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 2024-11-14 11:02:24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经信局获悉,上半年北京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上半年北京工业、信息软件业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增加值合计首次超7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成,对经济增长贡献超六成,上拉GDP增速3.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提质增量,主要呈现出态势好、结构优、后劲足的特点。信息软件业高位增长伴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快速发展,北京市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包括互联网应用)、数字内容服务等细分领域增势强劲。上半年,北京市信息软件业实现增加值4944.6亿元,同比增长12.4%,总量规模、增长水平、经济贡献居全市第一支柱产业地位。北京信息软件业呈现出优势领域领先地位不断巩固的特点。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唐建国介绍,北京市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包括互联网应用)、数字内容服务等细分领域增势强劲,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月实现营收7833.3亿元,同比增长21%;由软件产品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信息安全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4个板块构成的软件业务前5个月收入超万亿元,位居全国榜首。唐建国表示,北京持续强化数字经济政策引领。深入实施《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和“数据二十条”,发布《关于加快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等系列创新政策,持续加大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振市场热情。上半年,北京市新建5G基站1.42万个,累计建设12.16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55个,全国居首。发布《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算力基础设施“一廊四极”结构不断深化,上半年新增公共智能算力7348PFlops,全市现已形成超2万P的智能算力供给规模。“上半年全市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累计已达14家,小米北京智能工厂正式落成投产,智能手机年产能将达到千万台量级。”唐建国表示,数字人民币全面开展示范应用,丰台区率先实现区级财政统发数字人民币工资全覆盖。建成北京城市码时空标识数据服务系统,成为全国首个城市级时空编码设施。全市首个社保经办“数字员工”启用,试运行期间工作效率达人工3倍以上。“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面继续加强政策创新,落实重点项目,引育优质企业,完成数字经济增加值7.5%的年度增长目标。按照年度工作要点,切实推动完成如下任务。”唐建国表示,一是巩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二是进一步繁荣数据要素市场。三是持续提升数字产业能级。四是纵深推进数字化赋能。五是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此外,北京还将面向重点行业领域,体系化布局关键攻关项目,加快补齐关键软件核心技术短板。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兴软件,抢抓机遇打造长板优势。工业经济提质增量工业经济延续一季度以来良好发展态势,产值规模逐季抬升,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效益的合理回升,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上扬曲线。“工业经济提质增量,走出高质量发展‘铿锵步伐’,主要呈现出态势好、结构优、后劲足的特点。”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处长王德介绍,上半年北京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8.9%,连续9个月回升。“工业经济延续一季度以来良好发展态势,产值规模逐季抬升,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效益的合理回升,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上扬曲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和12.9%,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超四成和七成。”王德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启航,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3.5倍,理想汽车纯电新产品量产上市,小米汽车首款产品发布,宁德时代华北首座电池工厂开工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开创车路云协同、开放道路驾驶、网联云控式智能驾驶(L2+L4)方面三项“全国第一”。电子信息制造业成果辈出,北方华创半年营收增长超20%,站稳世界第八位置;生物医药产业谋划布局,积极推动生物药和医疗器械领域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阿斯利康与民海生物合作建设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创新疫苗基地,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CDMO平台投用,在京形成南北协同布局。智能装备产业焕发新生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航天航空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中关村(延庆)无人机产业园开工,北京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落地丰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火箭大街”开工建设,将打造十余个共享试验与共性制造平台。“下一步,将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提升产业链安全和韧性水平,加快升级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塑造首都产业发展新动能、新图景。”王德表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北京市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工作。围绕“培育、政策、服务”三方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截至2024年6月底,北京市共有在营中小微企业198.5万家,今年以来日均新设企业640余家。”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处处长杨靖国表示,根据对2000多家中小企业样本的持续监测,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呈现波浪形回升走势,运行趋势持续向好。在培育方面,北京夯实梯度发展的“金字塔”。通过敞口申报、线上办理、季度评审、达标即享,吸纳优质企业入群归队。会同各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共同建立靶向培育、滚动发展机制,不断完善“金字塔型”梯度培育格局。截至目前,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53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083家,国家级“小巨人”795家,“小巨人”企业数量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各城市之首。15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已在境内外上市,市值突破了一万亿元。在政策方面,北京丰富惠企政策的“工具箱”。实施十大强企行动,激发专精特新企业活力,通过1.25亿元中小资金支持了551家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正在组织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申报今年的数字化赋能项目。正在择优遴选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小巨人高质量发展项目。杨靖国透露,目前正在制定《北京市专精特新梯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大关键环节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引导创新资源不断向企业倾斜,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将来也会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在服务方面,要打造营商环境的“模范城”。《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五级服务载体。其中示范平台基地、专精特新特色园区、专精特新服务站均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立体式的服务体系。目前正在布局设立10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充分发挥“全国首创、专业精准”的优势,以公益化、专业化、便利化、多元化为特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正在试点建设10个专精特新特色园区,提出了聚焦产业集聚、聚链融通、数智加速、资本助力、生态赋能、人才引领等6个发展方向,完善产业、研发、资本、宣传、信贷等全要素资源保障体系,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杨靖国表示,随着《三年行动计划》“12358”工作体系落实落细落地,到2027年,北京基本能构建出北京特色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将会打造1千家服务载体,培育和服务1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和3万家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累计服务100多万家次/中小企业。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政策直享、服务直达”的服务格局,切实提升中小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 2025年北京亦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将超25% 2024-10-25 11:07:16

    记者从“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经开区“一揽子”政策促发展专场上了解到,北京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出台30余项普惠性政策,年均投入资金规模超50亿元,促进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效应凸显,预计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将超25%。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进文 摄)30余项普惠性政策 打造全生命周期助企服务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永刚介绍,北京亦庄按照“产业分块、企业分层、聚焦创新、要素支撑”的原则,围绕“共性要素+产业专项”的思路,在金融支持、土地空间保障、服务企业、先行先试、政策兑现等方面先后出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国高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30余项普惠性政策,年均投入资金规模超50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围绕金融支持,北京亦庄出台设立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同时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每年安排4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出台以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型企业为支持对象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出台支持企业上市发展专项政策,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最高1200万元的专项奖励。为加大土地空间保障,北京亦庄今年9月出台《亦庄新城城市更新实施办法》,进一步推广“50年国家战略项目+20年弹性出让+先租后让+代建标准厂房+城市更新”的五级供地模式,每年推进不少于100公顷土地开展城市更新。此外,创新高端产业供地模式,先后出台《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拿地即可开工”审批服务指引(试行)》,各审批部门通过靠前服务和业务协同,加快产业项目落地。“下一步,将不断探索产业用地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增容’试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供应等土地管理模式创新,在盘活存量土地的同时,加快超260公顷土地的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式的服务,更好满足产业项目落地需求。”沈永刚透露。在服务企业方面,全国首创“亦企服务港”模式。4年来,亦企服务港累计走访企业5万余家次,解决企业诉求近6000件,让企业“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港”;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一站式”“管家式”专业服务,实现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组合。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2022年,“一业一证”“首席审批师”“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等12项改革举措在北京市推广。2023年,北京亦庄又率先探索工业用地使用权带设计方案供应、为重点项目提供“一企一册”规划手册,打出了“带方案入市”+“一企一册”+“责任规划师”+“首席审批师”的服务组合拳,打造极优服务,极简审批,探索形成了“1+4+N”的“定制化”服务模式。此外,北京亦庄出台全国首创的《惠企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打造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成立专门统筹政策兑现的部门,实现惠企政策统一发布、集中兑现、精准推送、智能核验、免申即享。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双向赋能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聚焦国际前沿技术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96项关键技术突破,完成16项关键工艺研发,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发布全球首个开源开放的智能网联路侧操作系统智路OS、全球首个基于真实道路场景的时序车路协同数据集,形成车路云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集聚全国90%以上、近270家信息技术头部企业,推进20余个国家信创项目攻关,已形成专利千余个,转化产品千余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经开区始终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创新引领和前沿产业布局,全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在集成电路领域构建全国产业集群规模最大、制造能力最强、工艺平台最全、自主可控水平最高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搭建城市级创新场景应用,推动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目前,已部署22家测试车企739辆自动驾驶车辆,实现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等8大类应用场景,累计为大众提供常态化出行与生活服务超200万人次,示范区建设3.0阶段正在向全市范围有序推进。在信创产业领域,率先制定实施“信创十条”,高标准建设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基地(通明湖信创园),持续汇聚信创“四梁八柱”企业,建设适配中心、测试中心等公共基础平台。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以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为例,北京亦庄先后出台“生物医药1+2”政策,明确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两个发展方向,鼓励企业开展早期研发、临床研究,单个企业年奖励额度提高到1亿元,并根据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后的不同阶段,给予1000万到4000万元资金补贴,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药智造”产业高地。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技术研发、场景开放,北京亦庄采取奖补、搭建沟通平台、支持企业上市等方式,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首台(套)产品示范应用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支持小米、金风等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像京东方、恒瑞、海纳川等新项目落地建设,支持康乐卫士、星昊医药等企业北交所上市融资。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契机,北京亦庄围绕人型机器人、商业火箭、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领域,鼓励企业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深化与国家试验室、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探索建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经开区创新联合基金,发放算力券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落地。致力于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北京亦庄细化创新型企业梯队支持政策,制定“专精特新、国高新十条”,围绕企业从注册落地到上市融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综合支持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强化创新服务能级,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孵化链条,建设特色科技产业园区;搭建全市首创的“概念验证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优化产业金融供给体系,通过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等举措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帮助企业创新成长。深化人才制度优势,北京亦庄迭代升级“人才十条”政策,每年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平均每小时有4名人才落地经开区发展,汇聚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万名人才,累计认定“亦麒麟”人才约2600名,形成以“亦麒麟”人才为领衔、各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的人才梯队。刘力表示,下一步,北京亦庄将不断完善政策体系,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赋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双向赋能。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将超过25%在“一揽子”政策的支持下,北京亦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速。下一步,北京亦庄将继续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压舱石地位,提升亦庄新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沈永刚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亦庄还将通过实施6大行动、22方面任务举措,进一步彰显国家战略任务支撑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带动力,打造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具体来说,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行动。北京亦庄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高水平建设国家信创基地,完成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建设,启动4.0阶段向全市拓展,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六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强化与三大科学城国家实验室的合作,实现“三城”向经开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0个;重点领域“一业一策”出台人才引进支持政策;不断加强与各交易所深度合作。实施改革攻坚赋能行动。深化“三个一”改革,落地一批“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实现“一业一证”高频许可证全覆盖,在重点领域开展一体化综合监管,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实施开放协同共赢行动。打造“两区”一站式服务平台,率先推出涉外“一件事”集成服务和涉外服务综合窗口,实现“两区”入库项目600个以上,加快亦庄综保区高质量建设。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继续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一批“零碳车间”“零碳工厂”;围绕智慧能源互联网、氢能、储能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示范应用;着力打造零碳新城,建设高颜值绿色城区。实施品质新城创建行动。打造智慧城市样板,前瞻布局云、网、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时尚消费新高地;打造没有大城市病的宜业新城,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儿童医院落地,支持本市优质办学主体开展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根据规划,到2025年,北京亦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北京市比重超过2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5万元/人左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00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9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0家。

  • Wi-Fi 7+5G双重布局 加速智能工厂迈入新阶段 2024-09-27 09:50:12

    今天,柔性生产成为智能工厂的重要特征之一。柔性生产不仅需要解决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在智能工厂中协同工作难题,还需要实时采集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支持柔性生产决策。同时,柔性生产要求供应链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在柔性生产中,许多设备需要实时交互信息,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传输,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至关重要。5G凭借其低时延、高带宽、高可靠性和大规模连接能力,推动生产模式变革并助力智能化升级。9月4日,在2024品智联接·华为数据通信创新论坛上,华为重磅发布了基于Wi-Fi7技术打造、面向企业网络的高品质万兆园区网络解决方案和助推方案落地的“星云计划”。Wi-Fi7+5G双重网络布局,以更高的网络质量,让智能工厂加速迈入新阶段。Wi-Fi7不止是Wi-Fi6的简单升级多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迭代演进总是出奇的迅速。2019年9月16日,Wi-Fi联盟宣布启动Wi-Fi6认证计划。仅时隔5年,Wi-Fi7已开始渗透更多的行业应用环境中。Wi-Fi联盟预测未来四年将是Wi-Fi7快速部署关键期,2024年预计将有超过2.33亿台设备进入市场。到2028年将增加至21亿台。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陈远思向中国工业报讲道,与Wi-Fi6相比,Wi-Fi7实现了全面的升级,有着高吞吐、低延时、抗干扰、广覆盖等众多优势。首先,单射频Wi-Fi6的最高速度为9.6Gbps,而Wi-Fi7速度可达30Gbps以上。Wi-Fi7的速度提升使得用户可以更快地下载和上传大文件,如高清电影、大型文件等,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升了用户网络使用的效率。其次,Wi-Fi7将引入CMU-MIMO技术最多可支持16条数据流,大大提升了网络容量和吞吐量,对于4K&8K视频、远程协同、视频会议等场景都有极大的体验提升。同时,Wi-Fi7还通过4096-QAM(正交幅度调制)技术、MRU(多用户资源单元)技术以及新的协议优化,进一步降低网络延迟。当然Wi-Fi7在安全性能也有大幅提升,在保护用户数据与隐私的同时还能优化能效,降低能耗,延长设备寿命。“当前诸多芯片厂商已经推出了Wi-Fi7芯片,各大网络厂商也陆续推出了Wi-Fi7产品。中国企业网络市场在今年已经开始有一定规模的Wi-Fi7相关网络产品出货,而Wi-Fi7的消费级产品也越来越多,同时越来越多的手机等终端产品都已经支持Wi-Fi7标准。”陈远思告诉中国工业报,伴随着应用的推动以及相关产品的就绪,Wi-Fi7的出货量在今年也将出现显著增长。凭借2024年Gartner有线无线局域网基础设施魔力象限领导者身份,以及连续13年在魔力象限稳步前进的强大实力,华为发布的AirEngineWi-Fi7全场景AP,不仅实现了带宽性能3倍提升,单个移动终端接入测速可达4.5Gbps,刷新了全球Wi-Fi最快实测速率记录。图为:华为数据通信解决方案部部长杨加园华为数据通信解决方案部部长杨加园告诉中国工业报,华为推出的Wi-Fi7支持在8个AU/8辆AGV并发运行环境下,连续运行零丢包,AGV小车高效运转,工业生产网稳定运行;此外,搭配华为2.5GE多速率POE++交换机,能够高效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增强供电能力,确保网络设备稳定运行。在2024品智联接·华为数据通信创新论坛上,中国工业报了解到,中宇联基于华为Wi-Fi7技术与产品打造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具备动态变焦智能天线、远程集中管理运维、独家无损漫游等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更加高效、顺利地完成Wi-Fi7的部署和应用,全面赋能智能办公、高品质零售网络、物流及制造领域,切实推动业务发展创新和数智化转型。Wi-Fi7让工厂作业更高效“在智能制造领域,当前客户部署Wi-Fi最核心的诉求是实现高可靠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以满足智能制造过程中对通信网络的多样化需求和极为苛刻的性能要求。”杨加园告诉中国工业报。智能制造涉及到云平台和工厂生产设施的实时通信、海量传感器和人工智能平台的信息交互,以及人机界面的高效交互,这些都需要高可靠的无线通信技术来支持。高可靠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厂模块化生产和柔性制造成为可能,同时简化了工厂和生产线的建设、改造施工过程,减少大量的维护工作、降低成本。“华为通过提供更高的吞吐率、更低的时延和Wi-Fi密盾技术加持下更高的安全,解决了智能制造的安全问题和柔性生产需求,华为的Wi-Fi7引入了4096-QAM调制技术和Multi-LINK的多链路机制外,增加了很多自研的无线技术。”杨加园向中国工业报分析说,例如,射频滤波技术、智能天线技术以及Wi-Fi密盾物理层安全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加安全的网络,对于智能制造中的实时数据传输和快速响应至关重要。这些技术的进度不仅提升网络性能,也提升了生产效率。在国内,尤其是在制造生产等关键领域,Wi-Fi7的部署应用面临着一些挑战,陈远思向中国工业报指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频谱资源分配方面,Wi-Fi7的高性能实现需要6GHz频段的支持,但目前国内6GHz频段的频谱划分尚不清晰。频谱资源的分配问题将直接影响Wi-Fi7的部署速度和覆盖范围。在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升级方面,为了实现Wi-Fi7的高性能,需要更新硬件设备、升级网络基础设施,这对于一些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有网络的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新的挑战。在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方面,由于Wi-Fi7是新一代无线技术,需要与其它代际的无线产品以及可能存在的5G网络等进行融合应用。这需要在部署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虽然Wi-Fi7在应用部署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成熟,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Wi-Fi7仍然是未来智能化制造生产等领域的中关键的基础设施,并会得到广泛应用。”陈远思告诉中国工业报。Wi-Fi7+5G协同助力工厂柔性生产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5G全链接工厂的建设。自2019年国家发布《“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以来,“5G+工业互联网”一直被定为国家发展战略。2022年,《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的发布进一步加速了5G工厂的建设与标准化进程。截至2023年底,已有300个项目被纳入《2023年5G工厂名录》。Wi-Fi7同样支持无线连接,在5G网络覆盖不到或不适合的区域,Wi-Fi7可作为补充,为一些移动设备或临时设备提供灵活的网络接入,进一步增强设备组网的灵活性。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中心总监李福昌告诉中国工业报,智能工厂的现代化进程中,5G和Wi-Fi7技术的结合为实现高效、灵活的制造环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两者各有其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通过有效的协同合作,可以极大地提升工厂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陈远思向中国工业报说道,Wi-Fi7+5G通过协同互补,可以更好的满足智能制造的各种场景化需求:在融合应用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实现Wi-Fi7与5G的融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Wi-Fi7适用于室内短距离、高密度连接场景,如生产线、仓库等;而5G则更适用于室外长距离、高速移动场景,如物流运输、远程监控等。两者可以融合互补,共同构建高可靠的智能制造工厂。在自由切换方面:在智能工厂中,移动设备可能需要在Wi-Fi7和5G网络之间进行无缝切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开发支持多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和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实现5G网络和Wi-Fi7网络的自由、无缝切换,做到业务无感知。这样可以确保设备在不同网络之间的连续通信和稳定运行。在智能运维方面:Wi-Fi7和5G网络的运维和管理也是保障智能工厂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引入智能运维系统,可以实现对网络的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和自动修复等功能。这不仅可以提高网络运维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降低运维成本和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益。然而,在智能工厂中,要实现二者的融合,需要精心规划频段的使用,避免频段间的干扰。同时,由于两者的覆盖能力不同,例如毫米波频段的5G信号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且易受阻挡,需要合理安排基站和Wi-Fi7接入点的布局,以确保整个工厂区域都能得到有效的网络覆盖,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规划问题。5G网络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站建设、核心网部署等,尤其是5G专网建设,还需要考虑频段租用、设备定制等成本。Wi-Fi7网络设备虽然相对成本较低,但在大规模部署时也需要考虑接入点的数量、布线等成本。在智能工厂中实现5G+Wi-Fi7融合,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建设成本,如何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建设资金,降低总体建设成本是一个难点。“随着5G和Wi-Fi7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工厂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两种技术的混合架构,5G则作为核心基础网络,覆盖大型工厂的整体通信需求,确保高效协同,提供高QoS业务保障;Wi-Fi7可以用于局部优化和扩展,特别是在中小型区域的灵活组网和快速部署。”李福昌向中国工业报表示。

  •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年来最高——北京产业新动能乘势而上 2024-08-10 11:08:58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5倍,小米、理想汽车成新名片;人形机器人“天工”孕育几个月,便像人一样跑起来;全国获批进入临床二、三期的干细胞药物过半集中在北京……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6年来最高。数字背后,是北京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等领域发力,产业经济呈现工业靓、服务业稳、新动能乘势而上的良好态势。未来产业科技创新牵引产业拔节生长太空中,8颗来自北京的卫星,组成了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这张5G试验网络如同一张小蜘蛛网,实现连续超30分钟的宽带通信。“在陆地、海洋,甚至空中,小蜘蛛网都能提供稳定的5G信号。”参与编织这张网的银河航天公司星座通信系统架构师林广荣解释。位于海淀区的方舟实验室里,新一代通信卫星也将揭开神秘面纱。银河航天对外合作总经理邢一春透露,正在研制的通信卫星可直接与手机相连。即使手机没有地面网络覆盖,也能拨打电话、上网。上半年,这座实验室里的团队已经针对大面积、复杂二维展开翼阵阵面,研发了气浮重力卸载系统,开展了零重力展开功能试验,具备了进一步开展飞行产品研制的基础。我国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万亿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还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高精尖产业发展。“我们的供应链伙伴已经从2018年的100多家增长到如今的超1000家。”邢一春说,供应链涵盖精密加工、铸造、电子集成、能源等领域,助力商业航天生态加速培育,未来将共同推进综合创新体系。得益于提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正在拔节生长,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细胞再生与通用医学、商业航天等均在国内领先,产业链条布局完整。科技创新牵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乘势而上。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创6年来新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披露,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超四成和七成。转型升级“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强强联合昌平清华科学城核心区,清华大学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集聚,重点探索“研发服务—转化落地—示范应用”模式;亦庄新城两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覆盖研发、测试等环节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起来,重点探索以高端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模式;海淀上地区域暨北部组团科创园区,北京强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起来,加速转化……这些产业园区正将北京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优势联合起来,互相借力,融合发展。近年来,本市两业融合进入提速发展阶段,充分体现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关负责人说,北京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8个两业融合发展重点方向,已形成了6个园区、40家企业的两业融合试点示范体系,还储备了18个两业融合示范园区项目。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已全面开建,一期预计年底投用。除了融合化转型,产业也加速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上半年,本市新启动了城市副中心台湖图书城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等8个低效空间改造升级,释放高品质的产业空间资源,也形成了西城区金科新区等一批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刚刚获批的望京大厦低效楼宇改造项目,将成为中关村朝阳园及数字经济创新产业走廊的重要承载主体。此外,海淀金隅工研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类城市更新项目力争下半年开工。创新突破“人工智能+”助千行百业跃升看似普通的路口,却凭借着灯杆上悬挂的小基站,“感知”车流量,再计算、传递给汽车,让汽车自己“看”清前方的路。一台基站的感知时间精度为4.4毫秒,感知时延41.57毫秒。“不管是行人、汽车,还是复杂路况下的其他移动物体,它都能瞬间完成感知和数据同步。”在北京成长起来的蘑菇车联公司研发的AI数字道路基站及边缘感知系统,正让北京的多个路口变“聪明”。该公司CTO郭杏荣解释,这个基站运用多模态感知大模型,对路口车流量和行人流量等数据实时监测分析,可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长,优化交通流量分配。前不久,北京入选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车路云一体化”集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于一体,三端数据相互补充和验证,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让智能网联汽车运行更安全、更顺畅。郭杏荣说,这不仅能实时获取整个道路网络的精确路况,还能有更丰富的数据维度和视角,特别是对特殊天气等条件下的数据掌握更具优势。如今,这款在北京实现技术突破的AI基站,已经在上海、深圳、湖北等多地投入运行。北京正对标世界前沿,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上半年,AI成果丰硕:智源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低碳单体稠密万亿语言模型;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天工”机器人;抖音豆包、百度文心一言成为月活用户千万的明星产品……“北京将以算力、数据和场景应用为抓手,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加快推动单一大规模算力集群建设,有效支撑先进大模型研发;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加快推动高质量数据集汇聚,打造国家数据要素配置枢纽;赋能科学研究、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宇环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 2023-08-25 14:54:51

    证券代码:002903         证券简称:宇环数控        公告编号:2023-047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特别提示:  1、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因履约能力、市场和技术等多方面不可预计或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订单无法全部履行或终止的风险。如公司未能按合同约定完成货物交付将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  2、 合同的履行预计将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会计处理以及对公司当年损益的影响情况需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  一、合同签署概况  1、宇环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分别于2023年5月12日、7月12日、8月17日与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普成都”)签署了五轴高速机《采购合同》(以下简称“合同一”),合同金额合计人民币11,837.88万元(含税)。  2、公司于2023年7月28日与捷普成都签署了《机器设备改装合约》(以下简称“合同二”),合同金额为人民币531.08万元(含税)。  3、公司于2023年8月17日与捷普成都签署了高精度数控立式双端面磨床《采购合同》(以下简称“合同三”),合同金额为人民币2,220.18万元(含税)。  4、上述合同总计金额为14,589.14万元(含税)。  5、本次合同签署为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行为,公司与捷普成都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不涉及关联交易,本合同签订及执行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6、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了《关于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28),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2023年度与捷普成都累计已签署合同金额25,304.55万元。  二、交易对手方介绍  1、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100052516850P  法定代表人:Timothy Wayne Traud  注册资本:21,000万美元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外国法人独资)  注册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经济开发区创新路三段一号  成立日期: 2012年09月05日  经营范围: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手机、新型电子元器件、五金塑料制品、金属阳极处理制品、镁合金制品、复合材料制品、精密模具、大中型电子计算机、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发光面板元件、电子电路板部件和系统、光学产品、数字照相机光学关键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工业和民用电子产品及组件、车载电子产品、家庭多媒体和机顶盒、数据通信多媒体系统、新型平板显示器、电脑附属设备、数字音视频系统、柴油机燃油泵、组合仪表、专用高强度紧固件及上述产品的零部件;从事金属制品的模具、非金属制品模具、夹治具、检校治具及其零配件的设计与制造,销售;从事仓储(不含危险化学品),维修、组装、检测上述产品及其同类产品及附属设备业务(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除外;限制的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并从事上述产品及其同类商品的零配件的进出口、批发、相关售后服务、佣金代理(拍卖除外)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以及上述产品及其同类产品生产设备的租赁业务;一次性防护普通口罩(非医用)生产与销售。(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2、关联关系  公司与捷普成都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3、近三年类似交易情况  4、履约能力分析  捷普成都系依法存续并持续经营的独立法人主体,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履约能力。  三、合同主要内容  1、合同一的主要内容  (1)合同标的:五轴高速机  (2)合同金额:人民币11,837.88万元(含税)  (3)合同签署时间:2023年5月12日、7月12日、8月17日  (4)付款方式:捷普成都根据验收、发票开具情况支付货款。  (5)交货地点:捷普成都工厂。  (6)生效条件:自双方签章后生效。  (7)违约责任:对于买卖双方的违约行为,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执行。  2、合同二的主要内容  (1)合同标的:拉丝改造等  (2)合同金额:人民币531.08万元(含税)  (3)合同签署时间:2023年7月28日  (4)付款方式:捷普成都根据验收、发票开具情况支付货款。  (5)交货地点:四川省成都市或捷普成都指定交货地点。  (6)生效条件:自双方签章后生效。  (7)违约责任:对于买卖双方的违约行为,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执行。  3、合同三的主要内容  (1)合同标的:高精度数控立式双端面磨床  (2)合同金额:人民币2,220.18万元(含税)  (3)合同签署时间:2023年8月17日  (4)付款方式:捷普成都根据验收、发票开具情况支付货款。  (5)交货地点:捷普成都指定国内交货地点。  (6)生效条件:自双方签章后生效。  (7)违约责任:对于买卖双方的违约行为,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执行。  四、合同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现有的资金、人员、技术能满足本合同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履约能力。合同的履行预计将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公司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本合同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金额以经审计数据为准。  本合同的履行不影响公司经营的独立性,公司主要业务也不会因履行本合同而对捷普成都形成依赖。  五、风险提示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因履约能力、市场和技术等多方面不可预计或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订单无法全部履行或终止的风险。如公司未能按合同约定完成货物交付将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六、备查文件  1、相关合同文本。  特此公告。  环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8月18日

  • 工业生产持续恢复 高端领域加快发展 2023-08-25 14:52:07

    2023年以来,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显效带动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逐月收窄,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后增速稳步提高,全市工业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降幅比1季度收窄6.4个百分点;其中,当月增速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后,增长4.6%,增速比1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  一、重点行业生产继续恢复  全市37个大类工业行业中,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比1季度增加5个行业。  支柱行业“1快1稳2收窄”。汽车制造业增长加快,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增速比1季度提高14.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保持平稳增长,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2%,降幅比1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3.0%,降幅比1季度收窄10.7个百分点。  装备行业增势较好。装备制造领域中,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7%、23.9%、17.0%和7.5%。  二、部分高端制造领域快速发展  高端制造研发投入保持活跃。1-5月,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14.9%,比1季度提高 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研发费用增速均在15%以上。  部分高端制造领域成长加快。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航空航天器修理、医疗器械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等新兴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仪表、3D打印设备、传感器、发电机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液晶显示模组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均实现20%以上增长,且增速明显高于1季度。  三、“专精特新”企业运行良好  上半年,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展现较强发展质效,研发创新表现活跃。规模以上工业中,25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7.0%;1-5月收入利润率和研发强度分别为12.4%和9.9%,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总的来看,2023年以来,全市持续加大对企服务力度,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加快经济恢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下阶段,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提升企业发展信心;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新兴领域产业布局,内外合力共同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 2022年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烟台:推进设计与产业深度融合 2022-11-09 15:49:56

    11月11-13日,2022年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将在我市召开,这将是世界工业设计大会连续第四次在烟台举办。烟台将借大会平台推动设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使大会成果更好地落地,助推烟台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制造业强市。烟台因工而兴、因工而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北方最早的开埠城市之一,建立了门类齐全、配套完善、优势突出的工业体系,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市工信局局长林阳介绍,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机遇,启动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并将工业设计作为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扎实推进设计与产业深度融合。优化顶层设计,高点定位坚持链条化培育。去年开始,烟台启动实施了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创新性地将工业设计作为16条产业链之一,由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明确了链办、领建园区、关联园区,梳理了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可对接的高校院所、设计机构等N张清单,以设计体系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强建链、延链、强链工作,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产业生态链。政策引导真金白银奖补。烟台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在全市普及鼓励工业设计理念及应用,设立专项资金对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工业设计作品、工业设计主体等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补;支持引导企业通过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共享制造等模式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崇尚工业设计,鼓励、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良好氛围。强化融合赋能,建立完善主体梯次培育体系。建立市、省、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库,强化梯度培育、认定、管理和扶持,提升制造企业设计创新能力。目前烟台拥有5家国家级、44家省级、252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杰瑞油气开发装备工业设计中心、玲珑轮胎工业设计中心、冰轮工业设计中心、持久钟表工业设计中心等一批极具行业竞争优势的创新载体在提升企业设计创新能力方面作用日益突出。创建首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依托全国首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于2021年跻身全国唯一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院。以智能制造工业设计为着力点,国家院积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行业分析、政策研究、数字化流程改造、智能制造人才培训等服务。培育新产品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引导支持企业对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进行集成创新,推动由制造向创造和设计创新积极转型,涌现出烟台宇航公司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系统、杰瑞世界首台超大功率固井车、橙色云设计无人智慧档案系统、浩睿智能扫地机器人、明远家纺体温感测智能产品等一批具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的工业设计产品;推动制造向服务环节延伸,涌现出持久钟表钟联网同步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东方威思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服务、明远创意生活大家居时尚创意中心、山东捷瑞数字伏锂码云平台等一批服务型制造代表模式。培育产业生态成为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加分项”。高水平赛事打造设计品牌。通过承办“省长杯”颁奖展示活动,举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明远杯”家居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招金银楼杯”黄金珠宝首饰设计大赛、“南山智尚”杯中国正装设计大赛、“明石杯”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等高水平设计赛事,营造浓郁的设计发展氛围,为加速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平台。作为工业设计领域的顶级行业峰会,今年将是世界工业设计大会连续四年在烟台举办,为我市打造制造业强市、工业设计名城注入了强劲动力。林阳表示,将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将大会打造成权威思想碰撞、多方资源汇聚、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载体。为企业搭建优质项目展示平台,普及先进工业设计理念,将设计产业推广到更宽领域和更高层面。同时,建立线上线下多元化合作机制,梳理链上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推动园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对接,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活跃和带动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设计产业,进一步擦亮烟台工业设计的新名片。

  • 工業大腦”讓制造“心中有數” 2022-11-09 15:46:56

    10月26日,貴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黔南高新區的20萬噸磷酸鐵、10萬噸磷酸鐵鋰在建項目基地,施工如火如荼。與此同時,看不見的信息化建設也在同步進行。“早在規劃之初,項目就已明確智能化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能低於總投資的5%。”貴州磷化新能源財務總監李亮波參與企業智能化建設十年有余,對於工業互聯網既能解決傳統制造業生產難點也能提升產品品質深有感觸。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在“雲”端落子布局,打通產、供、銷一體化路徑,最終實現生產智慧化、管理數字化。在貴州,以磷化新能源為代表的眾多企業,通過匯集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海量數據,利用超級算力組成的“工業大腦”指揮生產,讓制造實現“心中有數”,推動工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融合化創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開展兩化融合評估診斷企業達33858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52.7,同比增幅達2.9,提前完成“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51以上”的全年目標。精准“畫像”優化配置管道是怎樣制成的?在貴州國塑科技管業有限責任公司金蝶雲星空系統,答案就藏在跳躍著的實時動態和數據中——生產指令從這裡精准下達,現場實況盡收眼底。“從智控中心延伸出去的10萬個實時數據點,整合質量、能耗、設備、工藝、庫存等關聯數據,信息動態貫穿始終,為工藝安全、數據監測、質量追溯搭建起數字化平台,生產運營效率提升超15%。”貴州國塑董事長郭宗智說。這是數字技術的力量,也是生產車間裡正在發生的變革:借助“工業大腦”,生產線從半自動化流水線一步跨入自主調整的“人工智能”新境界。大數據雲平台對生產各要素的精准“畫像”,實現了資源的高效配置。准確抓取系統連接的全省500個站點運行情況,貴州玖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雲平台監控系統如同“透視眼”,將充電和換電的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並以圖表的形式呈現,讓客戶一目了然地掌握場站動態。貴州玖行技術部軟件主管邱兵介紹,公司正在對智能雲平台監控系統進行升級優化,屆時系統將構建監測、評價、預測模型,對相關生產數據、能耗數據、經營情況等數據進行分析,對發展趨勢的預判提供有效信息。隨著制造業內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省工業個性化定制模式不斷涌現,服務化延伸模式不斷升級。作為貴州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平台,貴州工業雲平台目前注冊用戶已突破17萬戶,現階段正進行新一輪的技術功能迭代。平台通過有效整合行業信息化資源,構建完善的產業地圖,幫助政府部門及時了解全省重點工業品的分布和產業鏈配套關系,為提升宏觀政策決策能力提供數據支撐。標杆先行試點示范左手持點檢儀,右手握無線傳感器,貴州廣鋁氧化鋁有限公司機電設備三級點檢專員楊世鬆對著螺旋給料機輕輕一掃,溫度、震動頻率、轉速等主要設備運行參數被傳感器實時讀取、記錄、傳遞。作為2020年度貴州省“萬企融合”標杆項目,氧化鋁生產智慧工廠項目建設不斷精進,在數據高效互通融合方面全力破題。“公司以工業自動化系統為基礎,利用集成的通信端口對數據進行採集、傳輸,建立實時數據庫,接入到智能生產管理系統。通過對設備1000個以上數據點位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實現生產可監控、可分析、可調度、可管理。”貴州廣鋁氧化鋁生產總監助理何喬告訴記者,去年公司投資600萬元實現了各系統數據的互聯互通。傳統產業有了新氣象。貴州廣鋁氧化鋁有限公司不僅打通了設備、生產系統、人員、物流、環境、成本、工藝等之間的信息“孤島”,更以智能化的方式協同各生產管理流程,實現整體生產力流程自動化,公司設備綜合效率提高20%,綜合產能提升12%,而生產成本降低了20%以上。標杆引領探索新路徑。航天電器、中偉新材料、吉利汽車貴陽生產基地等一批示范企業積極實踐,重構數字戰斗力,通過打通供需兩端的數據流通,在雲端建起“數字工廠”,賦予企業全新競爭力。貴陽順絡迅電子有限公司,1台AI智能外觀機的檢測效率等於10名工人的人工檢測效率,不僅能自動剔除不良品,還能將不良品信息通過系統傳輸給技術管理人員,生產效率提升30%。近年來,我省積極開展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行動,遴選典型示范,為企業轉型探索了有效路徑。今年4月,我省五部門聯合出台《支持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政策措施》,激發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積極性,僅上半年就有327家企業開展相關數字化轉型項目建設,取得成效。智慧集群互聯共贏日前,投資1200余萬元的福泉市工業園區智慧園區一期項目各子項均已建設完成進入試運行階段。“智慧園區建設,基本實現園區生產企業及公共設施安全生產信息、環保信息等內容的實時獲取,可提升園區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黔南高新區綜合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高紅說。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進企業、進園區、進產業集群,貴州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逐漸從單點應用走向綜合集成。貴陽市經開區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一年來,100余家工業企業進行了智能化改造。位於貴陽市經開區的百訊智匯,是百度集團與貴州數安匯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企業圍繞“工業互聯網”為各類企業提供端到端的一體化、數智化解決方案,其中制造企業設備服務管理APP應用解決方案,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百訊智匯首席信息官郭帥表示,將依托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結合百度AI技術能力,不斷強化產業鏈的連接,打造可視化的上下游產業鏈,促進區域產能重組升級和產業供應鏈優化,打造行業標杆AI工廠,培育發展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當前,貴州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從龍頭企業內部拓展到產業鏈上下游,正在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格局﹔應用范圍已從個別行業向十大工業產業加速滲透,其中的七個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增幅均超過全省平均線。今年10月起,工信部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推動工業互聯網向地市縣域落地普及,貴州也將積極推動工業互聯網在各開發區及縣域經濟落地扎根。“產業園區是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創新集聚地,蘊含著大量的企業主體、應用場景和潛在需求,貴州將引導工業互聯網在產業園區的加速落地普及,聚集各種生產優勢要素,構建全面互聯的關鍵基礎設施,實現工業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等產業全要素的泛在互聯。”省工信廳信息技術發展處處長黃思齊說。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判:疫情后车市或现销售小高峰 2020-03-10 14:54:13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判:  疫情后车市或现销售小高峰  本报记者 王金玉 来源:中国汽车报  2月2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京举行线上发布会,发布2019年机械工业运行情况,并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机械工业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影响进行了介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判断,预计2020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走势,如疫情能早日结束,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可达5%左右,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将保持小幅增长。  ■疫情影响机械工业复产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调研显示,1月下旬开始快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机械工业的复工复产产生很大影响。“复工延迟、生产受阻。”陈斌表示,为防控疫情蔓延,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延期复工的通知,机械企业的复工复产时间普遍延迟,超过九成的企业由于延期复工,导致实际生产时间减少较多,一季度生产经营计划被迫调整;交通限制致物流运输困难。疫情发生后,物流运输尤其是省际间的物流基本暂停,对生产活动造成明显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原材料、零配件、外协外购件运输不畅,导致生产难以保障,另一方面表现在已销售的产品难以交付,设备调试安装人员难以到达现场工作;基层员工返岗也遭遇一定困难。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各地对外地返回人员基本都要求在家自行隔离14天,部分地区社区、村委会甚至对外地返回人员强制隔离,此外,还采用发放出入证、登记出入等形式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次数,正常居住人员进出也受到限制,导致基层员工返岗难;防疫物资供应有缺口的问题也待借鉴。“机械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协作性强、劳动力相对密集,复工复产企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而目前这些物资市场供应仍存在较大缺口,难以保证充足的供应。”陈斌说。  同时,产业链上下游复工衔接不畅,供应链难以保障。陈斌强调,机械工业产业链较长,产业链上的企业多数分散在全国不同地区。由于各地疫情不同,停工复产期限不一致,上下游企业间生产供应的匹配难度明显加大,破坏了部分较脆弱的产业生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湖北作为疫情重灾区,这个年产220万辆占全国市场9%的汽车大省,今年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零部件行业的影响可能更大,会直接影响很多湖北省外整车企业的生产。但疫情究竟会对汽车行业发展产生多大影响,要看疫情的发展情况,目前还很难评估。  更为关键的是,企业承受多重压力,资金链紧张。受疫情影响,市场、生产长时间停滞,导致订单损失,资金回笼减少,但企业依然需支付职工工资、社保等费用,承担着较重的人工成本负担。同时由生产停滞导致的订单交付难、合同执行难,使企业承受着违约成本上升的压力。陈斌还强调,信贷利息、固定费用等支出,也对企业形成了明显的资金压力。  陈斌表示,疫情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此影响,已有部分机械企业收到了延期提货的通知,同时,还有部分企业收到取消订单的通知。虽然目前此类事件尚不普遍,但后续走势需密切关注,特别是通过产业链传导产生的影响尚难以估计。  ■如疫情早日结束 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可达5%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年初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3月短暂回升,此后再度持续回落;进入三季度后,多项稳增长措施逐渐见效,减税降费政策利好显现,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有所改善。全年营业收入小幅增长、产销逐渐回稳、出口基本稳定。但总体而言,困扰行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尚未明显缓解,效益下降、投资低迷的状况仍未扭转,实现机械工业平稳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  2019年机械工业行业存在需求不足、订货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放缓,成本上升、价格下行、亏损增加、账款回收难、运行效率下降等问题,且中美间贸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尤其是汽车对外贸易。进入2020年,疫情自2020年1月下旬开始已对我国社会运行与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求和生产骤然放缓,消费低迷、投资不振、出口下行。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生产运行也面临巨大挑战。  陈斌表示,当前,机械工业全行业都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江铃福特、上汽大通、郑州宇通客车(14.730, 0.01, 0.07%)、北汽福田、珠海鹏宇、苏州金龙等汽车企业加快节奏、开足马力紧急复工生产负压救护车;东风集团、吉利控股、比亚迪(60.220, 0.77, 1.30%)等企业组织出行服务车队,配合疫情防控用车调度,提供免费出行服务;工程机械行业徐工集团、三一重工(17.900, 0.36, 2.05%)、中联重科(6.250, 0.07, 1.13%)、广西柳工(6.860, 0.13, 1.93%)等超过17家企业参与驰援全国各地“小汤山”式医院的建设;新风股份、科瑞特风机、盈达空调设备、冠龙阀门、华怡净化等通用设备生产企业向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负压救护车生产企业等捐赠空调风机、新风净化机组、风阀、污水处理泵等通风系统消毒系统类物资。此外,机械工业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研发、制造能力强的特点,快速转产疫情防控物资及装备。国机集团下属恒天嘉华转产医用口罩,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长安等一些汽车生产企业相继宣布跨界生产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上海机床厂、济南一机床、宁江机床等机床企业,以及国机智能、沈阳新松、南京埃斯顿(11.900, 0.60, 5.31%)等机器人(16.670, 0.37, 2.27%)制造企业成功研发制造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并已投放市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每日会同18个分行业协会调查其所属会员企业和重点联系企业约7000家,调查结果显示,复工率已由2月13日的不足30%升至2月24日的66%(其中职工复工率48.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汽车行业的复工率在2月24日也已经达到70%。短期看,由于疫情仍在延续,全面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近一段时期行业运行总体仍处于逐步恢复阶段。加之前期停工停产已造成的损失,预计一季度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出现较大程度的回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调查显示,如果疫情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超过九成的企业预计二季度生产经营将得以恢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判断,长期看,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疫情过后开展的恢复性建设与投资,可能为机械行业释放出潜在的市场,为机械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态势,如疫情能早日结束,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可达5%左右,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将保持小幅增长。■汽车消费需求被抑制 疫情后将会集中释放“从2003年非典的经验判断,人民防护意识的增加,对乘用车的私人消费会有较强烈的需求。”陈斌以北京市场为例判断,2003年非典结束后,北京市场私人需求猛增,出现每天500、1000、1500辆的购车需求高峰。中国汽车工业也从那时候开始进入高速增长。“一季度的购车需求受到压制,但随着疫情结束,市场会出现购车小高峰。尤其是随着各项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汽车市场有可能出现增长。”陈斌表示,市场恢复情况关键看疫情的发展,他对今年汽车工业的发展充满信心。陈士华也对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抱有很大信心。他同样认为,疫情结束后终端消费可能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有统计显示,目前,4S店的开工率不足15%,即使有些4S店开门了,也很少有消费者上门购车,一些消费需求在疫情期间被抑制,一旦疫情结束这些消费需求可能会很快转换成汽车消费。另一方面,疫情可能会激发部分购车需求,一些消费者或许会因为私家车出行更安全、便捷而产生新的购车需求,从而在疫情结束后推动汽车消费。”陈士华还表示,尽管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很大压力,短期也受到疫情影响,但作为一项战略性产业,国家、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因此,他对行业前景仍充满信心。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八方面十六条措施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2020-03-10 14:53:08

    为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指导和帮助企业等会员单位科学精准防疫、有序复工复产”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发改委、民政部、工信部等部委要求,更好服务于抗击疫情、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日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进行重点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党建引领、整合资源、精准服务的原则,研究提出近期重点工作的八个方面、十六条工作措施,并逐一明确责任和工作进度,统一在党委领导下督办落实。    做好复工复产精准服务的八个方面,是从中机联的职能定位和现实需要出发确定的。分别是:落实中央部署,加强行业引导;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编制专项指南,服务复工复产;增进沟通协作,加强产业协调;建立上联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畅通外联渠道,降低外贸风险;做好政策梳理,加强咨询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弘扬行业正气。    对应八个方面制定的十六条工作措施,则体现了中机联职能部门承担的重点业务与工作要求。分别是:    01    积极倡导发起组建“国资委直管协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协作联盟”,共同搭建信息交流、联动互动、产需对接的服务平台,发挥整体优势,携手为企业战胜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和实现稳增长做好服务。    02    以通讯会议形式开好今年会员大会。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会议精神,落实四部委的工作要求,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提出目标,团结动员行业和会员,共同为实现今年任务目标而努力。    03    召开“加快推动有序复工复产和行业稳增长”专家委专题会商会,研究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现状,提出推动科学有序复工复产、实现稳增长的措施建议。    04    研究提出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武汉市等地区和中小企业会员单位,免收2020年度会费等措施意见。    05    继续密切关注机械行业复工复产情况,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联系企业和重点会员企业调研,形成日报和动态情况报告,及时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06    从中机联总部及分支机构、各专业协会和地方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摸清机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存在问题,形成动态简报或调研报告,协助解决企业困难。    07    结合当前春耕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需要,深入农机、工程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协会、重点会员企业开展调研,共同研究做好服务的措施办法。    08    中机联各部门与分支机构,根据业务工作和企业及会员需要,编发专业性服务指南或服务手册。建议各专业协会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编制专业性的复工复产指南和指导意见,推动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开展生产自救。    09    充分利用好各类“机械工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根据各自不同服务方向为中小企业复产复工提供服务。    10    建立统一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系统内的问题,充分发挥中机联专家委的平台作用,定期分析情况,协商沟通、提出建议;系统外的问题,发挥好委直管协会的平台作用,形成产业上下游联动的工作机制,争取相应支持。    11    建立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汇报和上报机制。统一汇报口径和渠道,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责任。    12    密切关注欧美日韩及“一带一路”沿线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疫情发展态势,主动加强行业组织间的沟通联络,实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开展外贸业务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并帮助协调解决。    13    关注整理有关贸易扶持政策,指导行业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政策措施,提供有关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对人员出入境和货物通关等方面的管控信息,加强风险预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14    分类梳理有关税费减免延缴、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等各项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摘编,开展宣传和提供咨询服务。    15    充分运用机经网、工业头条、会刊等中机联媒体和系统内现有74种报刊等渠道,深入宣传行业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的先进典型和有效做法。    16    充分发挥中机联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围绕中心工作,形成统一宣传网络,拓展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扩大中机联和行业的凝聚力影响力。    目前,八个方面的十六条措施任务,已在加紧推进落实。中机联将充分发挥综合性协会的优势作用,团结引导行业,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努力在夺取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双胜利的大战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Copyright 2018- 2025 中工智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9006493号-2



关注公众号